关闭

用户登录
欢迎来到金融保险维权网人员查询  注册 | 登陆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地区· 导航
当前所在: 主页 > 专题报道 >

上海自贸区:离岸保险起步仍期政策支持

  • 时间:2015-01-07 17:36
  • 来源未知
  • 字号:

  “我们立足于国内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创新业务可以开拓,比如离岸保险业务。”上海陆家嘴的一栋写字楼里,某外资寿险再保险公司一位高管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说。得益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该公司从2012年开始人民币再保险业务,每年的保费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

  “由于外部政策及公司内部决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一直在控制离岸业务的发展规模。”该高管表示,今年3月,上海自贸区扩区后,他的公司成为区内机构。“期待未来上海自贸区能为离岸业务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他说。

  包括离岸保险在内的离岸金融发展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最先开放的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离岸保险业务发展已经开始起步。来自上海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自贸试验区内保险机构开展离岸直保业务保费收入2600万元,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700万元,离岸保险业务合计4300万元。

  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在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这一态势还将继续,这就对中国金融业提供的跨境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发展离岸保险既是保险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稳步探索

  离岸保险市场,是指主要为非本国居民或企业提供境外保险服务的一种国际保险市场。其主要特征有三个:一是对于交易所在地而言,投保人/被保险人为非居民;二是保险标的处于境外或者在境外移动;三是通常情况下,交易双方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与运营。目前国际上主要的离岸保险市场有百慕大、苏黎世、新加坡、都柏林和开曼群岛等。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投资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其中也包括保险主体的国际化和保险业务的跨国化。我国离岸保险市场相对稚嫩而弱小,一直只有几十亿元的规模。近几年,借力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离岸保险业务规模才开始逐步增长。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离岸保险的保费收入为98亿元,产寿险比例为3∶7,中再寿险、中再产险、人保集团、汉诺威再保险、日本财产、太平洋产险等6家公司占99%,其他公司仅占有1%的份额。

  和境内其他再保险公司一样,上述外资寿险再保险公司高管所在公司的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香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香港居民购买人民币保单的需求,来自香港的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成为国内保险机构离岸保险业务的重要来源。“我们正在研究开发针对持有人民币的投保人购买的香港保险产品,再通过再保险分回。”他说。

  相比于再保险业务,离岸直保业务开展的难度更大,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同时,国际保险市场在中国市场寻找承保能力也成为直保公司开展离岸业务的契机。

  太平洋产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张渝用“积极但审慎”来形容公司在离岸保险上的探索。目前,该公司相关业务均由自贸区分公司开展。截至2014年年底,业务规模为1779.21万元,主要集中在企业财产险、特殊保险等,其中企财险占比近70%,行业领域涉及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和卫星等。业务主要通过具有国际背景的经纪人或者一些具有海外投资和海外业务的大型企业合作开展。

  太平洋产险上海自贸区分公司副总经理汪海康坦言,离岸保险的探索也并非一帆风顺:“主要问题还是在风险判断上,由于标的所在地的风险难以准确获知,也不太可能进行事前的风险勘察,缺乏经验让我们在风险判断和承保条件的厘定上费了一番功夫。”不过,随着探索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判断标准和承保依据。

  “我们期待在离岸保险发展上有更多的政策和指引。离岸业务的发展不仅在于保费的增加,对公司的人才培育、渠道的纵向开拓以及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张渝说。

  据悉,由于我国目前保险监管以在岸监管为重点,此前国内还没有专业经营离岸(再)保险业务的机构,因此,监管政策方面并没有专门针对离岸(再)保险业务的监管法规。

  发展契机

  裴光表示,根据《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纲要》,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再保险中心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离岸保险业务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保险业务,对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国家即将出台的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新51条”中,也对发展离岸保险业务、建设区域性再保险中心浓墨重彩,将从机构集聚、市场建设、业务发展、环境优化等多个方面对上海自贸区离岸保险市场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推动。上海自贸区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聚焦离岸保险,更不是要做成离岸保险中心,而是要通过发展离岸保险等国际性保险业务,提升我国保险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保险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在巨大的国内市场基础上,跃升为一个强劲有力的国际保险市场,支持我国从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离岸保险市场的自发形成非常缓慢,等待各种条件的逐步具备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政府的主动推动,能够有效减少政策形成耗时,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为离岸保险发展酝酿丰厚的土壤。同时,离岸保险也成为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认为,上海自贸区建设对离岸保险的重大促进在于FTE账户(区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的使用,使得离岸保险的支付和资金流通更加便利。

  去年9月,太平人寿自贸区分公司就对外表示,该公司已在保险业内率先开通FTE账户,并启动本外币保单双向跨境业务合作项目。

  太平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的本外币保单双向跨境业务合作项目以自贸区为平台,以FTE账户为载体,通过与境外保险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发新型产品,创新跨境作业模式,打通境内外市场,实现境内外市场的两个延伸。

  据悉,此项目在传统寿险经营基础上,形成了直保、再保、投资三位一体的跨境业务模式,自贸区在本外币双向跨境结算等方面的政策优势成为项目开展的关键。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自贸区内保险机构开展外汇寿险创新的热情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外汇寿险业务形态孕育成型,只待“准生”。区内太平人寿、联泰大都会人寿两家机构瞄准自贸试验区外汇管理改革契机,设计出分红型的外汇长期寿险产品,并利用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资便利性提供优于国内的投资收益;信诚人寿瞄准即将在上海自贸区实施的QDII2重大制度创新,设计了相关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各类新型外汇寿险产品的创新,殊途同归,都意在为国内居民提供外汇资产配置的一项新选择,目前相关产品论证都已经接近尾声,只待外管局批准。

  仍待政策支持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离岸保险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离岸金融税收制度的完善,二是境内外资金流动的通畅。而目前,这两项政策在我国尚待完善。

  据了解,目前中国所有保险业务均执行25%的企业所得税率,以及5%的营业税率,税负远远高于新加坡10%和香港地区8%-8.5%的企业所得税,这使得中国的离岸保险业务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业内专家表示,离岸保险业务源自海外,不属于在岸税基,有着国际保险业务流动性强、税收敏感度高的特点,世界主要离岸保险中心大多给予离岸业务一定的税收优惠以吸引业务聚集。建议参考其他离岸保险中心税收政策经验,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和自贸区实际的税收规定,促进离岸保险市场发展。

  许闲认为,建设离岸保险中心,需要为各国企业提供资金自由流动和交换的平台。上海发展离岸保险的前提基础是保证外资在离岸贸易区内的货币兑换自由,建立离岸美元市场、离岸欧元市场、离岸人民币业务和实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必要之举。

  他同时建议,可以借鉴国际上内外严格分离型的监管模式,对离岸业务实施“账户独立、系统独立、监管独立”的管理模式。

  裴光表示,上海保监局已经在探索和参与国税总局有关离岸业务税收问题调研,以及自贸区金融监管协调等工作,目前已经成功推动离岸保险税收问题正式纳入自贸区税收政策方案,成功将外汇保险政策问题推向中央决策层面。一旦政策能够切实落地,将对提升我国离岸保险专业化经营管理、提升保险业国际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一步,上海保监局将加快再保业务跨境双向发展,鼓励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和海外分入业务,配合保监会做好自贸试验区离岸保险业务与在岸保险业务的分账制度设计研究。”裴光说,“我们将持续跟踪离岸保险税收政策审批和后续相关工作,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内保险市场有关税务便利化政策环境改善。”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金融保险维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中国纪实通讯社主办 —— 全国维权资讯互动应用平台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金融保险维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17 jrbxwq.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1643329295@qq.com 监督电话:010-89942671 转 648